3月3日、3月5日全国“两会”先后在北京开幕,先前的政协和人大新闻发布会已经吸引了我校众多师生的眼球,大家对今年的“两会”格外关注,纷纷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微博、广播等多种渠道了解“两会”盛况,也热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校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王俊认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记者会上,反腐依然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坚持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刻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关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落实,对于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意义重大。我们期待,2015年的“两会”在形成反腐共识、凝聚反腐合力方面取得新进展。
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许立信则希望今后全国各地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人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他希望党和政府坚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全力推进“史上最严环保法”,坚持依法治污、铁腕执法。
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庄德红感慨道:最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上,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物价等问题,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2015年,在养老保险并轨之后,如何提高群众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何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问题,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杜绝“返贫”和“返农”现象,如何用依法治国体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是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希望两会能有所反映。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文兵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迈入关键之年,各项改革任务要科学统筹,协调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但推进改革举措,找准着力点很关键。应该突出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尤其是那些保障民生、促进就业的“最大公约数”改革,这是适应新常态的积极转变,更是针对发展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的有益探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过去的一年,一批贪官巨腐的落马让法治权威得到彰显,一批冤案昭雪则让民众看到了法律尊严。”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高光亮说。“让法律享有最高权威,通俗地说,就是让社会成为真正讲规矩的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成讲规矩的社会,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让政府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需要用法治的‘紧箍咒’给政府权力划定边界。”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电子党支部书记周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呼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每一个“全面”都有着重要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既有高深的理论、全面的规划,又有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于每一个“全面”,我们都能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等层面感受到很多鲜活的事例。同时,各个“全面”之间又有着深刻的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需要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撰稿:安工宣 审核:邹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