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美丽工大人:校师德先进伊廷锋——讲台作证 教研助力

发布时间:2014-09-17

浏览次数:

来源:

【人物名片】 伊廷锋,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七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6月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6月被聘为首批浙江省长兴县特聘专家,2013年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2005年以来,发表或录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含录用)SCI期刊论文55篇,发表的SCI论文他引720余次,H因子为17。申请专利5项,授权2项。

 

 

他治学,总是怀揣责任与理想

身为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伊廷锋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他和同事们一道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考察、调研,一道开展实验室、专业教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一道投身于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编订、修订,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一遍一遍,直到满意为止。应用化学系是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的队伍,教授、博士居多。带好这支队伍,让每位老师都有所作为,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才华和能力,他认为自己责无旁贷。这两年,伊廷锋听过很多老师的讲课,并在听课后与老师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应用化学专业是工学与理学相结合的专业,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学生较完整地掌握知识结构,伊廷锋注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进行研究和创新,几年来带领全系教师基本完成了应用化学学科实践和教学的创新理论研究,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使应用化学专业成功申报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他教书,首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伊廷锋认为助力学生成人成才是学校和教师的最大任务。在他担任应052和101班班主任期间,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教学生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谈心的方式,平等交换意见,以诚感人。当发现不少学生对应用化学专业认识不全面、专业课学习不积极、不少同学想换专业的情况后,他通过与同学开展思想交流,举办科技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对于班级里的特殊生、后进生,伊廷锋设法对他们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同学们总是说,老师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兄长。伊廷锋还利用自己曾在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做博士后的优势,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目前已有7名本科生或研究生进入超威电源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伊廷锋重视学生课外竞赛,指导本科生完成了3项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重点项目,在研2项省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并指导研究生完成或在研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3项。指导的毕业论文本科生2人次、研究生1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研究生1人次获得校长奖学金、1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次获得安徽省双优生。指导2005级学生完成的论文分别获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他为师,教学、科研两不误

在教学过程中,伊廷锋不断研究和探讨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培养模式,是安徽工业大学物理化学校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他已主持完成了安徽工业大学校级教改一般项目《本科生导师制与选课制的有机结合》、校级重点项目《工科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创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和校级实验开发基金项目《锂离子电池综合性实验》各1项,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完成了校级教改项目《应用化学专业《应用电化学》课程QDRDE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他将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具体化、人性化、制度化,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体会和掌握怎样由理论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项目的研究,伊廷锋发表了教改论文5篇,并在2013年获得了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该教学改革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教改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更加充分地考虑了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的多种就业环境,从而在教学形式进一步多样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伊廷锋认为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不断追求科研的进步能够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他是安徽工业大学绿色能源材料化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创新团队项目主要成员(排名第二)。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及电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在这一领域先后主持或完成了安徽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博士后择优一等资助项目、黑龙江大学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揭示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子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影响材料结构稳定性和载流子输运性能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材料的形貌、表面结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加以调控,实现理论指导下高功率型电极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与制备。2005年以来,伊廷锋已发表或录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含录用)SCI期刊论文55篇,按最新影响因子加和超过125(其中第一作者45篇,影响因子加和超过106),并有5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并成为37种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目前发表的SCI论文他引720余次,H因子为17。申请专利5项,授权2项。合作出版《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专著,获得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二等奖,2013年1月出版《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第二版;2013年7月合作出版《动力电池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专著一部。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伊廷锋始终认为教学要有激情,要以人格魅力引燃学生的智慧火花;科研要有思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他把这种追求内化为信念,又将这种信念根植在自身的土壤中,如 “矫健云间鹤,清奇石上松”,展现卓尔不群的风姿。(责任编辑:汪盛颜  许小虎  审核:邹珏)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

新闻热线:0555-2311704

E_mail:xwzx@ahut.edu.cn

浏览总数:

今日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