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学校召开“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启动布置会,校党委副书记陈润、副校长葛芦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团委、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创新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学生工作副院长和承办学院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校团委负责人介绍了我校2014年“创青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国赛准备情况和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筹备情况。冶金工程学院作为第十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承办单位在会上发言,表示全力为大赛服务,争取办成规模大、受益广、影响深、质量高的一届赛事。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负责人就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与“挑战杯”赛对接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作了发言。科研处负责人就项目评审发言。
葛芦生肯定了我校“挑战杯”和创新教育取得的进步成绩。他在讲话中指出,“挑战杯”系列竞赛是各类学科竞赛中最重要的一项,越来越被各高校和社会广泛认可、高度重视和赞誉,在整体上反映了各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集中展示了各高校科研水平,是各高校综合实力在学生竞赛层面上的比拼。这也是我校多年坚持创新教育的成果。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要建立项目库,坚持不断积累,特色发展。要把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扩大受益面。
陈润指出,各学院要树立“素质、能力、学业”三位一体的育人观念,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要在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在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学业的提升。他向相关部门和各学院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有效组织。“挑战杯”等学科竞赛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是育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各学院要更加重视,专人负责,抓好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和“挑战杯”系列竞赛。二是广泛发动,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和各学院要提早谋划,广泛动员,协同配合。创新教育和竞赛重点在学院,要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的热情指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中,不断提高水平。三是扬长避短,把握特色。应对激烈的横向竞争,我们要分析自身优劣势,要在扩大参赛面的基础上,寻找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寻找有突破潜力的项目,突出抓好选题和师生团队组合,力争创出精品。四是加强咨询和服务。相关部门要在竞赛开展过程中,加强咨询和服务,帮助师生把握赛事规律,不断扩大竞赛受益面和提升竞赛质量。
竞赛组委会针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含量高、研究周期长等特点,今年我校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加大宣传发动,积极做好参赛培训,吸引更多的师生走近“挑战杯”,走进“挑战杯”。(撰稿:杨建 殷世茂, 审稿:窦贤琨 夏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