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严格学位论文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学位论文管理工作,坚决查处学术不端行为,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我校今年全日制2009级(含07、08延期的学生)学术型和2010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计提交送审论文404篇,每篇论文分别盲审外送2人评阅,其中单篇不通过的10人,两篇不通过的1人。所有申请送审论文必须经过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检测通过后方可实行“双盲审”,盲审不通过者坚决按延期毕业、延期答辩或结业等执行。最终有394人通过学位论文各环节检查,经审核符合授予硕士学位规定,学校向他们颁发了硕士学位证书。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管理工作。在严格学位论文管理工作上进行了系列有效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1、严把学位论文选题关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前提
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关键。学校一贯重视对研究生论文选题的管理,要求各学科要严把学位论文选题质量关,要求导师要在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系统的学术规范教育和相关文献检索之后,通过广泛阅读和调查研究,在独立思考、把握前沿、找准空白的基础上,运用本专业研究方法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同时坚持做好开题报告的网上公告制,加大对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检查与督查工作。
2、加强科研训练,把好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和独立完成关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核心
研究生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研究生要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性思维,利用现代化手段查阅有关资料或研究方法,不断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是全面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和素质的环节,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在学位论文管理中要求各学科在此阶段严格实行中期检查制。实行论文中期检查制度既能加强对论文工作过程的控制,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导师发现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对后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指导性建议。同时也能让各学科对本届学生的论文进展进行评价,建立中期考核淘汰分流制。
在从严把关的同时,学校还从营造创新氛围和净化学术环境环节入手,实施系列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建设有利于培养和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拓宽知识范围、掌握基本科研方法的良好创新环境和营造激发研究生产生思想火花、创新火种的浓厚的学术氛围。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在学科点级及以上公开做两次学术报告,并且要提前在网上进行学术公告。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要有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的成果。并采取系列奖励措施积极引导、促进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等。这种对研究生科研和学术活动实施的有效监控和激励,进一步提高了学位论文质量。
3、严把学位论文出口审核关,坚持盲评制度,严格控制答辩程序是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研究生独立完成。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学校自2009年开始要求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前,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初稿,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方可进入双盲审。盲审在隐去研究生及其导师相关信息之后由学校管理部门统一送至外校同学科两个不同专家处进行评审。盲审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申请阶段。要求各学院在组织学生进行正式答辩前必须进行论文预答辩和坚持做好答辩信息网上提前公告制。严格答辩程序不仅增强了研究生和导师对学位论文的质量意识,也增强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责任感和意识,严把论文质量关。
4、学位论文各环节明确的时间要求是严把论文过程质量关的保证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强化过程管理,规范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检测、盲审和预答辩、答辩等环节。并要求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预答辩、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要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学校规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上半学期前(即10月底)结束完成;开题后一个学期进行中期检查;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得少于9个月,以保证有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预审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等。(张志红 审核 潘紫微 夏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