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要闻院部动态媒体关注学校主页管理登录
今天是:
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外网通知>正文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一)
2007-07-08   教育部网站

2007-05-31

目 录

一、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思路

(三)主要目标

1.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2.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均衡

3.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4.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二)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1.确保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4.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水平

(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1.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2.深化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3.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4.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四)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

1.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3.造就和凝聚一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

4.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5.提高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6.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

2.完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

3.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

1.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2.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七)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1.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2.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3.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4.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八)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1.坚持教育对外开放

2.扩大留学规模

3.推动中外合作办学

4.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九)建立健全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机会

1.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2.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

3.依法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1.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3.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

1.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2.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3.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治教

1.加强教育法制建设

2.改进教育行政管理

3.大力加强教育督导工作

4.从严治教,加强管理

(四)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1.加强各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领导

2.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纲要。

  一、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到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95%以上,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村教育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增加,在校生达4031万人。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毛入学率达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开放进一步扩大,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并在逐步解决。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左右。教育发展为我国国民素质提高,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一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栏1:教育事业十五时期主要成就

2000

2005

2005年比2000年提高

学前教育阶段: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37.7

41.4

3.7

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

94.9

98.4

3.5

 初中毛入学率(%

88.6

95

6.4

 初中三年保留率(%

90.1

92.8

2.7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51.2

69.7

18.5

高中阶段:

 毛入学率(%

42.8

52.7

9.9

 在校生(万人)

2518

4031

1513

 其中:普通高中

1201

2409

1208

    中等职业教育

1284

1600

316

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

12.5

21

8.5

 在学总规模(万人)

1230

2300

1070

 其中:普通本专科

556

1562

1006

    研究生

30

98

68

    成人本专科

354

436

82

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

 普通高校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项)

1952

7399

5447

 高校科技成果获国家奖数

53

143

9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要求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就业压力较大,对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年以上,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杰出人才缺乏。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有较大差距,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各国纷纷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能否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振奋精神,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思路。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

  ――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依法治教,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形成更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认真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三)主要目标。

  1.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净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左右。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努力普及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达到45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相当。高等教育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在学人数达到30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万人,在学研究生约13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继续保持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总量的一半左右。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各类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明显提高,年培训城乡劳动者达到上亿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达6000万人次。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专栏2:教育事业发展2010年主要目标

2005

2010

2010年比2005年提高

学前教育阶段: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41.4

55

13.6

义务教育阶段:

 初中毛入学率(%

95

98

3

 初中三年保留率(%

92.8

95

2.2

扫盲:

 青壮年文盲率(%

3

2

-1

高中阶段:

 毛入学率(%

52.7

80

27.3

 在校生(万人)

4031

4510

479

 其中:普通高中

2409

2410

持平

    中等职业教育

1600

2100

500

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

21

25

4

 在学总规模(万人)

2300

3000

700

 其中:普通本专科

1562

2000

438

    研究生

98

130

32

    成人本专科

436

600

164

  2.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均衡。

  欠发达地区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4%以下。中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基本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显著扩大。

  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切实巩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

  发达地区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达到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教育支持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等工作,教育发展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水平明显提升。教育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若干所高校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在培养和造就杰出人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上升。高校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4.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增至10%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多种形式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继续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完成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评办法,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强化校园网络的应用与管理,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探索综合评价、多样化选拔的招生录取机制。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评价和指导体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注重对残疾儿童少年生活能力和各种实用技能的培养。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健康第一,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按国家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程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强化对学生课余活动和生活的引导与管理。倡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3.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教育观,通力协作,加强相关制度的协调,改革偏重学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监测机制和表彰奖励机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逐级考核各级政府落实素质教育工作的情况。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社会各方面要共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整顿,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各类公益性的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1.确保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

  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制订出台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如期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的成果,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制订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以上政府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运用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政府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加大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各地区城市对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努力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民族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学,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水平。以输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与所在城市学生享受同等政策,解决农民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当地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女童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

  3.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校舍安全。加强基本办学条件建设,使所有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校园、校舍、教学设备、图书和体育活动设施。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逐步解决超大班额问题,加强农村学校的食堂、饮水设施和厕所建设,改善卫生条件。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所有农村初中具备计算机教室,所有农村小学具备卫星教学接收和播放系统,普及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基本建成遍及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

专栏3: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重点工程

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2004-2007年,中央安排资金100亿元,重点支持尚未实现两基的西部农村地区,新建和改建7700余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十一五时期,中央安排资金100亿元,推动未纳入两基攻坚计划实施范围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初中三年保留率。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3-2007年,中央和地方共同安排资金100亿元,为中西部地区3.75万所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为38.4万所农村小学配备卫星教学接收设备,为11万个小学教学点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4.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水平。

  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到2010年,使中西部地区50%的农村教师得到一次专业培训。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地区师资教育教学水平中的作用。加强民族地区骨干教师和“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学校任教。加大城镇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推进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使之成为经常性制度。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改善贫困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努力解决贫困地区骨干教师流失问题。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  新闻热线:0555-2311704   E_mail:xwzx@ahut.edu.cn   

浏览总数:
今日浏览: